口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障碍,社会人群中大约有1%的人患有口吃病,儿童患病率高达6.6%。儿童口吃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:1、模仿和暗示。2、心理因素:包括受惊吓、被严厉斥责、惩罚、嘲笑、环境突然发生变化、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惧、焦虑等情绪。3、疾病影响。4、遗传问题。口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人际交往,还会造成人的自卑心理,因此,帮助口吃患儿进行语障康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。
冯XX,8岁,属于智力障碍+口吃类型。一说话就脸红,越着急说话越困难。经常急的面红耳赤,眼睛瞪大。而这一切也无有效果,只能使他的口吃越来越严重。
一、针对其口吃情况的了解和分析:
1、口吃原因:根据以上口吃的几种原因,对冯的家长进行了调查了解,得出冯XX为疾病影响造成的口吃。因其是智障儿童,大脑先天性受到损伤,导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的系统功能发生障碍。
2、心理原因:说话常伴紧张情绪,有时对自己没有信心,觉得自己说话就是说不好,造成不想说、怕说的心理。尤其有时候一句话说了几次还说不流利,他会拍着头对自己说:我这么那么笨啊!
二、帮助其进行口吃矫正的方法:
1、克服心理障碍。
语言训练的基础是想办法让学生想说、敢说。那么首先应帮助他树立信心,消除自卑心理,克服心理障碍。对此,采用创条件、细指导、多鼓励的方法,并将表扬鼓励始终贯穿于语言的康复训练之中。
⑴、创条件:积极为他创设有利的语言训练环境和条件。在课堂教学中,通过提问、朗读课文、情境表演等方式指导他说完整流利的话。课余活动中,抓住有利时机与他进行相关的对话练习,既联系实际又消除了紧张情绪,让他有内容说、敢说。
⑵、细指导:在语言训练中,注意指导他说话的语速、换气的方式和换气点、语句的完整通顺,力求帮助他把每句话表达的清楚准确,使他从中体验自己的进步。
⑶、多鼓励:表扬和鼓励是最重要教育教学手段,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强学习动力,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,同时能培养学生的信心,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。因此,在语言矫正训练中,无论他说的好或不好,都耐心的用鼓励的言语指导他再说一次,直至他能流利的说出一句话,并及时的给予肯定。同时,也教育班级的其它学生不要嘲笑他,多帮助他,给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。
2、多种训练方式。
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矫正训练的直接手段。针对他的语言特点,我运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训练:
⑴、发音器官锻炼:通过对舌头各方位的运动练习,克服舌尖、舌根运动不灵活的缺陷,同时增强舌头灵动性,使他在说话时,减轻因紧张或其它心理因素而影响到发音器官运动不灵便的现象,从而降低口吃发生率。
⑵、语言训练:根据他用家乡话与人交谈时口吃现象少的特点,在训练时,先将训练内容与他用桂林话进行交谈,如果取得较好的效果,即没有发生口吃现象,则再进行相同内容的普通话练习。练习中注意引导他减轻因语言差异引起的心理紧张,强调还是刚才的那些对话,并且告诉他:"刚才用桂林话说,你已经说得很好,现在老师用普通话跟你说,你也用普通话跟老师说就行了。"
⑶、语速训练:口吃的人若说话时速度过快,或环境要求其说话速度快,则更容易发生口吃现象。冯XX就是这样,跟他说话时的语气若是急一些,他则更急,越急越半天说不上一个字来,所以在对他进行训练时,语速方面是由慢到快,循序渐进的。一开始,都会要求他慢慢说,同时矫正老师也将语速放慢,直至他能流利说话,再逐步将语速恢复到正常说话状态。